在创作领域中,陶器和瓷器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陶器和瓷器在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。那么,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区别呢?为什么说两者缺一不可呢?
一、烧成温度不同
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,最低甚至达到800℃以下,最高可达110
二、坚硬程度不同
陶器烧成温度低,坯体并未完全烧结,敲击时声音发问,胎体硬度较差,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。瓷器的烧成温度高,胎体基本烧结,敲击时声音清脆,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。
三、使用原料不同
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,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,以高岭上作坯。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,则可成为陶器,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。而瓷器则需要瓷土、黏土、高岭土等多种材料经过精心挑选和粉碎,经过复杂的配比和烧制才能制成。
四、透明度不同
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。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,薄如蛋壳,却并不透明。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,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。
五、釉料不同
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,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。瓷器的釉料有两种,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,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,第二次低温烧成。
六、概念不同
陶器:用粘土为胎、经过手捏、轮制、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,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。
瓷器:瓷器是一种由瓷石、高岭土等组成,经混炼,成形,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。
本文由品茶轩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!